BOOK124:二手時代:追求自由的烏托邦之路(試讀)

2016122622:12

Cover_二手時代_1124  

在1917年革命之前,

亞歷山大.格林就曾寫道:「不知怎麼回事,未來並沒有站在自己的位置上。」

一百年過去了,未來又一次沒有到位。

出現了一個二手時代。

  如果有一天,你學習過的一切、經歷過的一切都被否定,你會如何應對?1991年蘇聯解體的訊息傳來,那些舊人(蘇維埃人)成了悲劇人物,他們所經歷過的一切完全被抹滅。這個在過去和未來之間的混亂年代變成了瞬息萬變的二手時代。

 

俄羅斯一邊在變化,一邊在痛恨自己的變化。

  告別了蘇聯時代,也等於告別了以往的自己,說再見看似容易,但所有社會的、空間的、經濟的、知識的一切都被推翻,原本的生活重心完全被打亂,以前相信的一切也都全改變了,不只是理想不見了,而是以往所堅信的一切全都不見了。這樣的改變究竟是好還是不好?我想人們還是找不到答案。

 

金錢慾望的膨脹,就像原子彈爆炸一樣。

  原本那個沒有自由的年代,生活窮困,卻是一個純真的年代。如今,唯有金錢才能代表一切,沒有錢你什麼都不是。為了生活,不管你的背景如何、不管你是文人、是老師、是醫生,你都得想辦法養活自己和家人,在不得以的情況下,你還是得上街頭把能賣的都拿出賣,於是有人開始想念那個貧窮卻單純快樂的年代。

 

我現在很願意回憶往事,我想弄明白過去是怎麼走過來的。

  以前的理想是“自由”,但自由到底是什麼?人們為了理想打碎了一切,全部都資產級化,人人只想過好日子,除了消費還是消費,全都在掠奪。這樣的日子是好的嗎?舊的日子就是不好的嗎?許多人開始懷疑,也開始想知道為什麼走到今天這樣的地步。

 

  歷史是無法選擇的,就像今天生活著的我們也無法決定自己要生活在什麼樣的時代。處於戰爭的那些人民難道是他們選擇戰爭的嗎?其實,這一切的決定權只在少數人的手上,卻關係著千千萬萬人民的未來。我們被動的選擇改變,不過我想,應該還是可以在不同時代選擇自己可以的生活方式。

 

  這本書還有一個讓我驚訝的地方,在蘇聯解體後,所有的秘密檔案都開放了,當人們發現,檢舉你的就是隔壁好心的大嬸或是你親愛的好友、親戚,這是多麼難以接受的事實。我在想每個時代都有一些難以承受的事實,究竟公開好還是隱密好,沒有沒一個正確答案,不管怎麼做一定都會有受傷害的一方。

 

  看看維拉娜.亞歷塞維奇這一系列的著作,我還是想說“我們真的很幸福”,你說是嗎?

 

 

【作品簡介】

  

 「從來沒有人教育我們自由是什麼,我們只被教育如何為自由而犧牲。」


  她說,我寫了三十年,寫得筋疲力盡,為何我們還沒換來自由?

  人類太容易遺忘過去,總是在重蹈覆轍……當1991年蘇聯解體那一刻,有人期待變革,有些人恐懼改變,二十世紀的九〇年代,俄羅斯的自殺人數是世界第一。《二手時代》這本書,便是透過二十年來一個個自殺者的人生,觀察社會痛苦轉型下,人類最深刻的本質和欲求。

  我們是共產主義的孩子,卻在過資本主義的生活……最初十年的變革,是對資本主義與自由的嚮往,卻換來動蕩不安的社會景況。相較之下,過去的「共產」時代,顯得「單純」許多。我們看見,在自由開放以後,知識份子當起清潔工、大學教師在街頭叫賣。當社會結構改變,需要的能力與追求的目標也不相同,這是過去他們無法想像,如今卻無能為力的。無所適從的他們,不知未來該往哪裡走……

  在這個名為自由的實驗裡,不論是學者、建築師還是清潔工,都在尋求更好的生活方式,宛如在找尋一個遙不可及的烏托邦。究竟是蘇維埃的本性過於根深柢固,讓他們無法走向另一種生活?還是他們注定只能追尋一個不可能的夢想?蘇聯解體已經過了二十年,如今人民憤怒於現狀,開始嚮往「往日」的美好,戈巴契夫成了人民的敵人,史達林重回人民懷抱,普丁繼續連任,猶如世界各地一再複製的「獨裁政權」。身為白俄羅斯人,她的國家目前的統治者也是從1994年至今從未換過。對她來說,蘇聯解體了,但周遭的一切仍舊沒有改變,如同她所遭受的迫害。終究,自由還是那麼遙不可及.....
 

  

【作者簡介】

 

斯維拉娜‧亞歷塞維奇

Svetlána Alexándrovna AlexiévichСвятлана Аляксандраўна Алексіевіч 

  1948年生,記者出身。父親是白俄羅斯人,母親是烏克蘭人。201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。

  因為作品在國內被禁,電話被竊聽,被禁止參加任何公開活動,因此她2000年離開家鄉,受國際避難城市聯盟協助流亡歐洲其他國家。

  其作品以新文體寫成,此為諾貝爾文學獎從未出現過的體裁。這樣的寫作技巧,來自俄國口述傳統。讓世人得以看見映射眾多情感的世界,透過拼貼許多聲音,使作品介於報導文學與散文之間,是一種記錄真相的文獻文學。

  她每部作品都花費數年書寫,訪問數百人,對象跨越數個世代,從1917年到今天。可說是關於蘇維埃靈魂的長篇史詩。其描繪的人性拼圖和提出的問題,使其作品不僅是關乎蘇聯而是甚至於全體人類。

  除了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與1999年赫爾得獎,其作品獲獎無數,《戰爭中沒有女人的臉孔:二戰中女性的聲音》獲得2011波蘭安格魯斯中歐文學獎、2011波蘭理查德‧卡布辛斯基獎報導文學類。《車諾比的悲鳴》獲得2005全美書評人協會獎、1996瑞典筆會圖霍爾斯基獎。《二手時間:最後的蘇維埃》獲得2013法國文學界四大獎──法國梅迪奇獎散文類、2013德國藝文界最高榮譽──德國書商和平獎。

創作者介紹
夏天

夏天的酸甜苦辣